徕卡倒置显微镜凭借其灵活的物镜配置、适配多种样本的载物台设计,成为细胞培养、组织切片、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利器。掌握其操作技巧,既能提升实验效率,也能延长仪器寿命。以下从基础操作到进阶技巧,分步骤详解。
一、基础操作:规范启动与样本观察
1.开机与环境准备
接通电源后,打开显微镜主机电源开关,待目镜视野亮起后,开启荧光光源(若需荧光观察)。注意:荧光光源需预热5-10分钟以达到稳定光强,避免频繁开关以延长灯泡寿命。
调节显微镜底座至稳定状态,避免震动影响成像(建议放置在防震台或厚橡胶垫上)。
2.样本放置与调焦
将培养皿、多孔板或载玻片置于载物台中央,确保样本位于物镜正下方(倒置显微镜物镜朝上,样本从上方放置)。
先使用低倍物镜(如4X或10X)粗调焦:通过粗调旋钮缓慢下降物镜至接近样本(注意避免触碰),再反向缓慢旋转至图像清晰。切换高倍物镜(如20X、40X)时,需微调细调旋钮,因物镜工作距离短,操作需更轻柔。
3.光路与成像调节
调节聚光镜高度与光圈大小:低倍镜观察时,聚光镜位置较低、光圈调大;高倍镜时需升高聚光镜、缩小光圈以提升对比度。
通过目镜观察,调整粗/细调焦旋钮至图像最清晰,避免过度调焦损坏物镜或样本。
二、进阶技巧:功能拓展与精准成像
1.荧光观察与通道切换
若需荧光成像,先确认滤光块已切换至目标荧光通道(如DAPI、FITC、TRITC),通过显微镜侧面的滤光块转盘操作。
调节荧光激发光强度:避免过亮导致荧光淬灭,可通过电压调节旋钮或软件控制(若连接电脑)逐步增强光强,直至信号清晰且背景噪声低。
2.相差与DIC成像
相差观察:插入相差环(需与物镜匹配,如10X物镜对应10X相差环),调节聚光镜相位板位置,增强无染色样本(如活细胞)的对比度。
DIC(微分干涉对比)观察:安装DIC棱镜,通过调节棱镜偏振角度与光强调节旋钮,突出样本的细微结构(如细胞骨架、细胞膜边缘)。

3.图像采集与参数优化
若连接数码摄像头,通过软件(如Leica Application Suite)设置曝光时间、增益值:高倍镜下需缩短曝光时间(避免过曝),活细胞成像可适当提高增益以提升亮度。
多通道拍摄时,需分别采集明场、荧光或相差图像,并在软件中叠加或对比分析,确保参数一致(如同一视野、相同曝光时间)。
三、维护与注意事项
1.物镜清洁:使用专用镜头纸或吹气球清理物镜表面灰尘,避免直接接触镜头;若沾染液体,用无水乙醇轻轻擦拭。
2.载物台保养:避免尖锐样本划伤载物台表面,使用后及时清理残留培养基或液体。
3.关机流程:关闭荧光光源(需冷却至室温后再断电),将物镜转至低倍位置(避免高倍物镜长期受压),最后关闭主机电源。
徕卡倒置显微镜的操作从基础调焦到进阶成像,每一步都需兼顾规范与细节。掌握其核心技巧,不仅能高效获取高质量图像,更能充分发挥仪器性能,为科研与实验提供可靠支持。